(四)从1984年中到1985年中,美国伊诺州进行了一次快速再就业者奖金试验。其目的是为了检验通过向那些能够“快速”找到新工作的保险领取者发放现金奖励的做法,是否能够有效地缩短失业者的失业时间,同时又不至于对失业保险者在失业之后能够获得的工资率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试验的想法是,承诺重新就业的失业保险领取者发放一笔现金奖励的方法,可能会减少失业者寻找新工作的时间,从而更快地促成他们找到本人可以接受的新工作。在试验中,失业保险领取者被随机地划分为两组,一组作为控制组,获得正规的失业保险福利,对于第二组做出这样的承诺,如果他们能在失业后的11周内找到一份全日制工作,并最少能在此工作中连续工作4个月,他们可得到500美元奖金。试验结果表明,有机会获得奖励的那个小组的失业保险者在平均失业时间上比控制组缩短了一周左右,而他们在结束失业后的工资率却与控制组中的失业保险领取者没什么差别。
91、试验说明了向失业保险领取者发放现金有助于_______。
A.社会进步
B.增加工资
C.缩短失业时间
D.延长失业时间
92、失业保险领取者属于_______。
A.保险人
B.投保人
C.被保险人
D.受益人
93、失业者领取的500美元奖金的行为符合_______。
A.权利保险原则
B.国家普遍责任原则
C.社会伙伴参与责任原则
D.公平与效率结合原则
94、失业者之所以获得保险是由于_______。
A.劳动法
B.社会保险法
C.合同法
D.社会保障法
95、试验的结果,可以说明奖励可以_______。
A.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B.激发失业人员找工作的积极性
C.两者都有
D.没有用处
(五)某家电子计算机集团公司,几年前,通过公开招聘招收了刚刚毕业的学计算机的张某和李某,人事经理决定让他们从事计算机的推销工作。从工作申请表和面试等人事资料看,张某和李某虽然都想从事这项推销工作,但他们之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差异来。张某很显然是外倾性格,热情、开朗、善交际、积极主动;而李某则表现出内倾性格,爱思考、不愿与人多说话,喜欢独处。一年后张某看起来很快适应了销售工作,得心应手成绩出色,工作局面已经打开,不久将提升为部门经理;而李某虽然也能完成交给的任务,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后不久,李某就找人事经理谈话,说他不想干了,准备辞职。人事经理让他说出个理由来,李某也说不出个原因来,其中有一点,人事经理已领悟出来,那就是李某已对销售工作不感兴趣了。私下里,人事经理了解到,李某有很强的钻研精神,很善于搞些发明创造。据说,他在中学时还获得少年科技发明奖,这种创造冲动他一直保持着。这样人事经理与总经理商谈之后,把李某单独请到家里,吃完饭后,与他长谈了一次,最后决定李某去研究开发部。在李某调到研究开发部的那年年底,他的二项发明已为公司创收了十几万元。
96、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
A.组织中的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存在差异
B.工作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工作满意度影响
C.人的感知是有选择性的
D.组织中信息沟通非常重要
97、张某与李某中谁更适合推销工作,谁更适合研究开发工作_______。
A.张某、李某
B.李某、张某
C.无法得知
D.两人一样
98、下列哪项不是张某的性格特征?_______。
A.性格外倾
B.有交际能力
C.积极主动
D.喜欢独处
99、你对本案例中人事经理的看法是_______。
A.他是个不称职的经理
B.他开始就把李某安排到销售岗位,说明他不善于了解下属
C.他善于了解个体兴趣,心理和行为,能量体裁衣
D.李某后来为公司创了收,这一切成就与他无关
100、在此案例中,存不存在信息沟通,_______,若存在是什么类型_______。
A.不存在
B.存在,下行沟通
C.存在,上行沟通
D.存在,横向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