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问题。本来属于企业,可却适用个人所得税,的确是个很特别的地方。但是其计算个人所得税的理念与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却是如此的相似。有些小点又不太相同,比如税率的确定,捐赠的扣除等。在这里做个比较性总结
1)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下同)以其生产经营的全部所得征税。企业所得税也是。但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即老板)取得的非生产经营所得,比如股利,利息所得,个人的劳务报酬所得应该按照各自相应的税率计算交纳个人所得税,这里一定要注意税率的确定问题,个人所得税中把收入分为11种正是和企业所得税最大的区别之一。
2)生产成本和费用可按规定扣除。这里和企业所得税是多么的相似。
其相同点包括:可扣除“三项经费”按照计税工资总额17。5%,工资薪金按照计税工资扣除。扣除相关合理费用和成本,这里包括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均是可以全额扣除的,资助非关联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三新”费用,可以全额扣除。这里也是一样的。
不同点包括: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扣除个人独资企业是整体不超过销售收入2%扣除,并可无限期结转。而企业所得税中广告一般按照2%或者8%或者全额扣除,可结转下期,而业务宣传费是按照0。5%扣除,并且不能结转下期。注意一下;投资者(即老板)的工资不得税前扣除,也就是说在计算计税工资时不能将老板计入;投资者家庭生活费用和企业收入划分不清的,不能扣除,划分的清的,投资者用企业收入支付的生活费用不得扣除;投资者家庭和企业共用的固定资产,其折旧不能全额扣除,应由税务部门确定的企业所占比例来扣除,企业所得税中不存在这种情况;公益救济性捐赠,投资者公益救济性捐赠不超过个人应纳税所得的30%的部分,可以扣除,而企业所得税中是不超过调整前应纳税所得的3%部分可以扣除。这里注意投资者应纳税所得包含生产经营应纳税所得和非生产经营性应纳税所得。
6、收入的次的判定。这里太重要了,我认为除了判定居民性和非居民性纳税人外,这里是最重要的了。这里要注意1)所得税中仅有7个所得项目是按照次的规定来征收的,因此不包括另外4个项目: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承包生产经营所得、财产转让所得。2)按次征收的7个项目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均好理解。关键问题就在剩余的三个项目中。
(1)劳务报酬所得次的规定
一个月内连续取得同一事项的收入的,按照一个月的收入为一次。教材上举的那个例子很好理解,我再另外举几个例子,一定要注意“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
例1、某人5月份在高校演讲,举行了5次演讲,每次收入为1000万。则此人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为1000*5(1-20%)*20%,这里一定要加总,不能按每次演讲的收入计算,因为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
例2、某人5月份在高校演讲5次,每次取得1000元收入。设计高校某教学楼取得设计收入20000元。则当月此人的劳务报酬所得应为1000*5(1-20%)*20%+20000(1-20%)*20%,对比例1例2应该能找到点感觉了吧,所以劳务报酬中的同一事项的理解很重要。
(2)稿酬收入次的规定
这里我认为比劳务报酬次的规定要好理解,关键只要掌握教材的那几点就好了。再版的收入单独计算;追加印刷的视同一次收入加总计算;连载的视同一次收入加总计算;先连载再出版再连载,作为三次收入分别计算;分次支付稿酬的,加总计算。掌握这个理念就ok了。这里特别注意一下追加的问题和再版的问题。
(3)财产租赁所得次的规定
没什么说的,分月计算就好了,只是这里注意一下个人租赁房产时,可以扣除800元的维修费的问题,先扣除维修费还是先扣除基本费用800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一般会回避掉,按照先扣除维修算就好了,和教材中的不违背。
7、财产转让所得问题。股票转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取得的量化资产仅在转让时按照收入减除取得成本计算交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出售居住5年以上的家庭唯一住房的免税,个人出售房产后1年内复购房的,按照购房与售房的价格比例退税,当然如果购房比售房价格高,可以全额退税。但是这里注意已经不是第一次购房了,所以契税不能免了。拿出来提示一下。
8、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所得。所得归个人所有的,仅上交一定金额的保证金的,按照5级税率计算,所得实际不归个人支配,而是固定取得收入的,按照9级即工资薪金所得计算。这里比较好理解。
9、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已经交纳了农业税,牧业税的,免征个人所得税了,没有交纳此税的,按照规定交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稍微注意一下。取得生产经营无关的收入,按照此收入相应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这里是在作题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10、境外已纳税额扣除问题。所得税中的特殊情况,三个所得税中均存在这么个问题,两个企业所得税是相同的,但个人所得税和两个企业所得税就有区别了。主要区别在于两个企业所得税遵循的是“分国不分项”,而个人所得税遵循的是“既分国又分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因为个人所得税中不同项目有不同的税率。这就导致不仅要分国计算,还要分项计算扣除限额。其他没什么不一样的了,反正未扣除完的以后5年内均可扣除。
11、代付税款的问题。这个问题只有在题目中强调了企业为个人代扣了税款时,才进行由不含税到含税的换算,仅牵涉到劳务报酬所得,工资薪金所得是不用考虑的。而且题目中如果没有明确说明已代扣税款也是不用考虑的,这点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主要是个计算方法问题,建议教材中的那个表的税率千万别记,记也记不住,反正我是记不住的。实际上是个逆运算的问题,明白了计算方法,还是能很快得到答案的。
举个例子,某企业支付给个人劳务报酬10000元,并且其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由公司代付。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
解答:个人取得的为不含税收入,因此不能直接计算个人所得税,设个人所得税为x,含税收入即如果不代扣代缴时支付的收入的为10000+x,根据相关税率公式,可得以下等式:(10000+x)(1-20%)*20%=xx=1600/0.84=1904.76元,注意由于劳务报酬有个加成征收的问题,因此在计算完后要看看10000+1904。76=11904。76是否符合上式用的税率。验证后发现税率使用无问题,因此得到答案。
再举个例子,上例中企业支付给个人50000元不含税报酬,计算个人所得税。
解答:同上例,设个人所得税为x,含税收入为(50000+x),这里有个确定税率到底应该用30%还是40%计算的问题,建议先估计一下,如果估计不出来,先拿一个算了之后验证一下就知道了。假设税率适用30%,则得到以下等式:(50000+x)*(1-20%)*30%-2000(当然这个地方的速算扣除数建议一定要记:))=x,计算得到x=13157.89元,验证一下,(50000+13157.89)*(1-20%)=50526.31元>50000元,很明显,税率用错了(因为按照30%的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肯定比按照40%计算的所得税要少,按照40%计算后肯定也要超过50000),应该用40%的税率,再用40%计算一遍就得到了答案。
12、纳税申报和期限问题。注意一下多处取得工资个人肯定是要自行申报汇总交纳的。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申报期限一致,但存在一个年末3个月内汇算清缴的问题。承包经营收入纳税分一次性取得或分次取得的情况,一次性取得的,取得后的30日内,注意这个时候是30日,比较特别;分次取得的,取得后7日内预交,年度终了3个月内汇算清缴,这里和个体工商户一致。境外取得收入的个人,如果境外是按年征收的,境外年度终了后30日内申报纳税,如果境外是按次征收的,应在次年1月1日起30日内申报纳税。
注意一下和企业所得税的比较。有个地方是一样的,凡是企业合并、分立、终止时,应在60日内办理汇算清缴,只是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汇算清缴的是个人所得税而已,其时限是一样的。这里还要注意个人投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独资企业的个人所得税交纳情形,各自企业应先预缴,然后年度终了在总企业汇算清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