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明代厂卫特务组织是明朝的一大弊政。厂卫组织参与司法是明代强化皇帝对国家司法权控制的一个主要措施,这些组织包括()。
A. 东厂 B. 西厂 C. 内行厂 D. 锦衣卫
【答案】 A B C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测试明代特务组织厂卫机构参与司法的情况。明代厂卫组织设立的先后顺序是洪武朝设立锦衣卫,然后是东厂、西厂,最后是监督东厂和西厂的内行厂。这些特务司法机构,虽然不是正式的司法机构,但被皇帝特许兼管刑狱。厂卫组织都是由皇帝身边的宦官操纵,并直接听命于皇帝。明代厂卫特务组织参与司法是明代强化皇帝对国家司法权控制的一个主要措施,也是明朝司法日渐腐败的一个主要表现。因为厂卫组织参与司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其行为不受任何的法律约束,罪名可以任意出入,刑罚可以任意使用,这也是明代冤狱大兴的一个制度性的根源。因此,本题的正确选择是ABCD。
3.清代的会审制度在明朝的基础上,在会审组织和会审制度等方面,这些制度包括()。
A. 朝审 B. 热审 C. 会官审录 D. 秋审
【答案】 A B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测试清代会审组织和会审制度的情况以及明清之间会审制度的差异。明代的会审制度主要有九卿园审(园审、九卿会审)、会官审录、朝审、大审和热审,其中以九卿园审为最重。清代的会审制度主要有九卿会审、秋审和朝审(小三司会审)、热审,其中以秋审为最重,被称之为国之大典。因此,本题的正确选择是ABD。
4.清代的秋审是一种每年举行一次的会审大典,主要审理各省上报的死刑案件,审理的结果有四种,主要有()。
A. 情实 B. 缓决 C. 可矜 D. 留养承祀
【答案】 A B C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测试清代会审制度中最为重要的秋审制度。秋审制度之所以被称为国家的大典,就在于:一是参加会审的人员包括内阁、军机、九卿、詹事、科道以及各院寺监等官员,有时皇帝也亲自参加;二是会审的案件包括全国上报的、并且经过各省督抚层层复核的各类死刑案件;三是会审的结果必须报经皇帝最后裁决;四是会审的时间按安排在每年的秋天,也符合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中关于秋冬行刑的指导思想;五是秋审的结果分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这与其他会审的结果是不同的。其中秋审的结果是最有特色的部分。 情实是指罪情属实、量刑恰当,一般要在冬季之前执行死刑。缓决是指案件情况虽然属实,但是危害性较小,现暂时关押,等待下一年会审时再审;如果经过三次复审仍然定为缓决的,就可以免死。可矜是指罪行虽然属实,但情有可原,可以减等处罚。留养承祀是指罪犯的祖父母、父母无人奉养,或者为家中独子,可以将其免死,并改为杖责、枷号示众,然后释放。因此,本题的正确选择是ABCD。
5.清朝编撰的会典有()。
A. 《康熙会典》 B. 《乾隆会典》
C. 《雍正会典》 D. 《道光会典》
【答案】 A B C
【试题分析】 清代也仿效明朝的作法,进行会典的编纂和修订工作,制定清会典,包括《康熙会典》、《雍正会典》、《乾隆会典》、《嘉庆会典》和《光绪会典》,合称“五朝会典”,统称为大清会典。
6.明清时期的“三法司”是指()。
A. 刑部 B. 大理寺 C. 御史台 D. 都察院
【答案】 A B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测试明清时期中央司法机构的变化。从明代“重典治吏”开始,监察制度在明清两朝都得到了加强,在机构设置上,表现为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并在全国设有十三道监察御史。在职权上,变现为监察职能的不断强化,监察职权的不断扩大,监察官可以直接向皇帝弹劾百官。清朝监察制度继承了明代的制度框架,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在清末变法修律时,将刑部改为法部,专管司法行政。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专管司法审判。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刑部和大理寺的实质。因此,本题的正确选择是ABD。
7.关于《明大诰》,叙述正确的有()。
A. 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
B. 大诰集中体现了朱元璋“重典治世”的思想
C. 大诰在明太祖死后,被附于《大明律》之后,终明之世具有法律效力
D. 是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
【答案】 A B D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明大诰》的有关知识。朱元璋在修订《大明律》的同时,为防止“法外遗奸”,又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其有与《大明律》相同的法律效力。《明大诰》集中体现了朱元璋“重典治世”的思想,故B正确。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故A正确。“重典治吏”是大诰的又一特点,其中大多数条文专为惩治贪官污吏而定,以此强化统治效能。大诰也是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每户人家必须有一本大诰,科举考试中也列入大诰的内容,故D正确。明太祖死后,大诰被束之高阁,不具法律效力,故C错误。因此,本题正确选项是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