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卷一>中国法律史

国家司法考试法制史笔记第一章第一节

来源:233网校 2006年8月15日

二、 秦代的刑罚适用原则


1 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凡属未成年犯罪,不负刑责任或减轻刑事处罚;以身高判成年定是否成年,约六尺五寸为成年身高标准,低于六尺五寸的为未成年。

2 区分故意与过失的原则——故意诬告者,实行反坐,主观上没有故意的,按告不审从轻处理。

3 盗窃按赃值定罪的原则——把赃值划分为一百一十钱、二百二十钱与六百六十钱三等,依据不同等级的赃值,分别定罪。

4 共犯罪与集团犯罪加重处罚的原则——在处罚侵犯财产罪上共犯罪较个体犯罪处罚从重,集团(5人以上)较一般犯罪处罚从重。

5 累犯加重原则——本身已犯罪,再犯诬告他人罪,加重处罚,除耐为隶臣外,还要判处城旦苦役6年。

6 教唆犯罪加重处罚的原则——教唆未成年人犯罪者加重处罚。教唆未满15岁的人抢劫杀人,虽分赃仅为十文钱,教唆者也要处以碎尸刑。


7 自首减轻处罚的原则——凡携带所借公物外逃,主动自首者,不以盗窃论处,而以逃亡论处。如隶臣妾在服刑期间逃亡后又自首,只笞五十,补足期限。若犯罪后能主动消除犯罪后果,可以减免处罚。

8 诬告反坐原则——故意捏造事实与罪名诬告他人,即构成诬告罪。诬告者实行反坐原则,即以被诬告人所受的处罚,反过来制裁诬告者。


三、汉代文帝、景帝废肉刑

起因:——在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获罪当施黥刑,其小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替父赎罪,并指出肉刑制度继绝犯人自新之路的严重问题。文帝为之所动,下令废除肉刑。

1 刑制改革的内容

1)把黥刑(黑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去发颈部系铁圈服苦役五年);

2)劓刑改为笞三百;斩左趾(砍左脚)改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弃市死刑;

以上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也有由轻重的现象——因笞刑数太多,使受刑之人难保活命。景帝继位后,作进一步改革,重定律令:

1)将劓刑笞三百,改为笞二百;

2)斩左趾笞五百,改为笞三百;

3)颁布《笙令》,规定杖尺寸,以竹板制成,削平竹节,行刑不得换人;

2 刑制改革的意义——顺应了历史发展,为结束奴隶制肉刑制度,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标志:由肉刑体系向笞杖刑和自由刑(徒刑)转化

四、汉律的儒家化

1 上请与恤刑。

上请,汉高祖颁,为官僚贵族犯罪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使他们免受应有的惩罚;上承周礼“八辟”,下启魏晋隋唐议、请、减、赎。

恤刑——为政以仁相标榜,强调贯彻儒家矜老恤幼刑思想:

1)年80岁以上的老人,8岁以下的幼童,以及怀孕未产妇女、老师、侏儒等,在有罪监禁期间,给予不戴刑具的优待

2)老人幼童及连坐妇女,除犯大逆不道诏书指明追捕的犯罪外,一律不再拘捕监禁

注意:给老幼以优待,以不危害统治阶级的利益为限。

2 亲亲得相首匿(儒家思想对汉律影响的代表原则——汉宣帝时期确立,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

1)来源于儒家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理论,对卑幼亲属首匿尊长亲属的犯罪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

2)尊长亲属首匿卑幼亲属,罪应处死的,可上请皇帝宽贷

注意:反映出汉律的儒家化,并且一直影响后世封建立法。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